
參加防疫宣傳,他們走街入巷、不漏一棟;配合靜默管理,他們耐心勸導、不漏一戶;助力全員核酸,他們掃碼登記,不漏一人......在“疫”線,馬家河街道500余名志愿者們以“小我”護“大家”,以“小善”行“大愛”,在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,處處能看到他們的身影,為抗擊疫情筑起“溫暖防線”。
并肩作戰的“浪漫”,全家上陣的“團圓”
在泉源社區有兩對戰“疫”志愿夫妻檔。70后夫妻檔羅應良、鄭海燕是社區的模范夫妻,兩人經常參加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,去年8月在新馬小學核酸檢測點上夫妻倆還一起報名值守過。這次疫情防控期間,夫妻倆一個在路障卡口值守,一個在核酸采樣點維持秩序,不一樣的崗位,同樣的堅守。
80后的劉軍、劉鋒夫妻倆都是黨員,聽說社區招募防疫志愿者后,第一時間“主動請纓”安排崗位。因家住在恒大名都,往返40分鐘車程,為了配合靜默管理,夫妻倆直接搬到社區住,已經連續4天堅守在一線。
90后黨員羅杰更是動員全家齊上陣,帶著爸爸、媽媽、姑姑一起報名志愿者。11月6日,羅杰把他的25歲的生日悄悄過在“疫”線。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可信、可愛、可敬的志愿者,讓抗疫一線有序、有愛、有溫度。
自告奮勇的“擔當”,盡我所能的“助力”
“我是中共株洲市扶陽企業聯合支部,我們的扶陽罐療法志愿服務隊現申請參加抗疫,公司領導領隊,司機負責隊員的后勤保障工作。如有需要,我們即刻出發!隨時聽從指揮安排!”今年9月剛成立的兩新黨組織,11月3日主動向街道黨工委發來前往一線抗疫的“申請書”,由公司5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中既有執業醫師,也有中醫學院畢業的,接到安排后,他們刻不容緩前往湘蓮大道交通卡口進行值守,每天迎著朝霞出門,踏著晚霞回家。
太高社區的“無聲志愿者”羅燈,雖然說不了話,但不影響他成為一名好維護員,在社區的采樣點上,他用手勢提醒居民戴好口罩、排好安全距離;大石橋社區的志愿者郭雄超是“疫”線上的一顆“螺絲釘”,設置卡點、接送物資、查驗雙碼、維持秩序、捐贈物資,哪里需要,哪里就頂上,不遺余力;萬豐社區的志愿“父子兵”羅建明、羅浩,在社區發出招募令后,天天前往社區報到參加抗疫;金龍社區的“娘子軍”志愿服務隊伍,騎著電動、拿著喇叭,走街入巷給居民宣傳最新防疫政策。
在“疫”線,500余名志愿者與馬家河街道全體防疫工作人員同心、同向、同行、同力,以志愿“微光”匯聚抗疫“力量”,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道“溫暖防線”。
責編:陳雅倩
初審:陳雅倩 二審:劉賽 終審:于芳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